Content details

By :绿色田园梦 23

食物相克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1. 科学实验的结果:在1935年,我国科学家、中国营养学会创始人郑集教授,对民间传言较广的184对所谓“相克食物”中,选择了当时最为流行的14组食物,包括蜂蜜和葱、牛肉和板栗、花生和黄瓜,还有螃蟹和柿子等,分别开展了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无论人还是动物,一切正常。这是首次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并驳斥“食物相克”导致疾病的说法。2008年,兰州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也做了类似试验,受试者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2. 化学反应的可能性:有人认为,比如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与还原剂维生素C反应,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但是,这种反应需要在实验室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生活中不能发生。而且从剂量方面看,按照每公斤虾蟹中最多含0.5毫克无机砷计算,想让这些砷元素全部被维生素C还原为砒霜,理论上需要一次性吃超过100公斤的虾蟹,才有可能发生砷中毒。

3. 个人体质的影响:有些人在同食某些食物后,确实出现了腹泻、皮肤发痒等不良反应。但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相克,而是因为食物不洁、饮食过量、体质过敏等都会导致少数人出现腹泻、皮肤发痒等不良反应。正如古人所说,“食物相克”本身就不存在,日常不需要纠结,该吃吃该喝喝。

4. 食物相克的影响:即使虾里面含有的砷达到最高限量,并且有足够的维生素C转化,也相当于一个人要同时吃40Kg虾才能达到中毒剂量,显然吃不下。而且,食物相克理论最大的坏处是,它把这些巧合、个体差异导致的饮食问题简单化、教条化处理了,而且,手段非常简单粗暴,给公众会造成很大误导,甚至会让消费者忽视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中真正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的来说,食物相克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应该放心地享受各种食物,只要不过量,就不会有问题。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