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details

By :遛狗不遛人 15

口腔黏膜自我检查法

口腔黏膜的自我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口腔保健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口腔黏膜的问题,以便尽早进行治疗。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整理的口腔黏膜自我检查法:

1.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口腔黏膜自我检查的第一步。你可以通过观察口腔黏膜的色泽、上皮覆盖情况、有无疱疹、丘疹、糜烂、溃疡、过度角化、瘢痕、肿块及色素沉着等来进行初步的检查。此外,还要观察舌苔、颜色、表面有无沟裂或溃疡,舌***有无肿胀或消失,运动和感觉有无异常,舌体有无肿胀或畸形。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查。血液检查常用的有血常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学检查、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等。病原学检查则包括病原菌涂片或分离培养等,对于感染性口腔黏膜病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虽然不是常规的自我检查方法,但在必要的时候,如怀疑有恶性肿瘤等,可以考虑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4. 口腔黏膜颜色改变

口腔黏膜颜色改变是口腔黏膜疾病的一个重要信号。如出现变白、红、褐或黑,且无法抹除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5.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如果溃疡超过二周以上而未愈合,应进行活体组织切片检查。

6. 硬块

如果在口内或颈部发现不明原因的肿块,应及时就医。

7. 脸部对称性

观察脸部左右是否对称,包括表面皮肤及上下颚骨。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块是否比先前变大、变厚或颜色改变。另外需注意表面皮肤是否有瘘管产生。

8. 唇部检查

检查下唇之鳞状细胞癌常无痛,生长缓慢,且很少向深层侵犯及远处转移。检查时以手将上下唇均往外翻,注意这部份每一地方之颜色或某些部位构造是否有异常情形如溃疡或突起、白斑。

9. 牙龈检查

牙龈癌常会造成牙龈组织之丧失与齿槽骨之暴露,因此患者与医师皆须与慢性牙周疾病做正确之区别诊断。一般牙周炎较少造成溃疡及表面坏死。牙龈癌常会疼痛,且刷牙时易造成流血,常以溃疡形式存于附着牙龈上,并易侵犯至其下之齿槽骨。

10. 舌部和口底肌肉检查

舌部亦是口腔癌常发生之处,且预后很差。舌癌初期常以小溃疡表现,并逐渐向深层及远处侵犯使舌失去其正常之活动性,造成吞咽及讲话之困难。某些疾病由于会导致舌背味蕾萎缩,而导致此区易产白斑病及口腔癌机会增高。

11. 腭部检查

对于抽烟者而言,此处为易发口腔癌之处,起先多以白斑症表示,随后再发生癌病变。肿瘤本身为乳突状或外生性,较少扁平或溃疡。

12. 颞下颌关节检查

以双手食指触摸两侧耳屏前的颞下颌关节,轻轻压迫并做张闭口运动,正常张口度约为2.5个横指,无疼痛,无弹响,张闭口均很自如。

以上就是口腔黏膜自我检查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手段,如果你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你可能也喜欢